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

【研究資料】原住民傳播研究 参考文獻


原住民傳播研究
参考文獻



1. Prins, H. E. L.(2008)。〈視覺媒體與原始主義的困惑:北美地區的

殖民神話、原住民想像與政治主張〉, Faye D. Ginsdurg(等著),楊

雅婷(等譯),《媒體世界:人類學的新領域》,頁61-78。台北:巨

流。(原書Ginsburg, F. D., abu-Lughod, L., & Larkin, B. Media worlds:

anthropology on new terrain)
2. 孔文吉(1993)。《讓我的同胞知道》。台北:晨星。
3. 王宜燕(2010)。《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初探》。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

士論文。
4. 王雅萍(2006)。〈台灣原住民族史的研究回顧〉。上網日期:2010年
10月31日,取自http://www4.nccu.edu.tw/ezkm11/ezcatfiles/cust/
download/attach/6/Ac94102.pdf
5. 王雅萍(2008)。〈台灣2006-2008年原住民研究博碩士論文的分
析〉,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(編印),《2008第一回台日原
住民族研究論壇會議手冊》,頁78-96。台北:政治大學原住民族中心。
6. 王嵩音(1998)。〈原住民議題與新聞再現──以蘭嶼核廢料場抗爭為
例〉,《臺大新聞論壇》,5: 111-136。
7. 皮耶‧布赫迪厄作,宋偉航譯(2009)。《實作理論綱要》。台北:麥

田。
8. 江冠明(1994)。〈「出草宣言」是原漢對話的起點──評一九九四原住
民文化會議〉,《山海文化雙月刊》,6: 37-44。
9. 余德慧(2008)。〈本土心理學的現代處境〉。楊中芳編,《本土心理
學研究取徑論叢》,第12章,頁333-367。台北:遠流。
10. 吳其諺(1993)。〈吳鳳神話背後的影像──原住民在政策片中的意

義〉,《電影欣賞》,66: 48-52。
11. 汪琪、臧國仁(1992)。〈台灣地區傳播研究所初探〉,朱立、陳韜文
(編),《傳播與社會發展》,頁397-416。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。
12. 汪琪、臧國仁(1996)。〈成長與發展中的傳播研究:一九九五學門人

力資源調查報告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53: 61-84。
13. 周惠民(2010)。〈台灣原住民族研究──一個資料庫的分析〉,施正鋒
(編),《原住民族研究》。花蓮壽豐: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。
14. 林惠娟(2006)。《原住民的報紙新聞再現─以花蓮縣長補選期間「殺

豬涉賄選」爭議為例》。佛光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。
15. 林福岳(2007)。〈誰的族群?如何傳播?──對於「族群傳播」核心
議題的疑義〉,「2007年中華傳播年會專題座談:客家文化與族群關
係」,台北縣淡水鎮。
16. 林福岳(2009)。〈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傳播研究的可能脈絡〉,《台
灣原住民研究論叢》,5: 55-98。
17. 林福岳(2011)。〈原住民部落自主傳播的媒介試驗:花蓮縣福音

(Lohok)部落「村長麥克風」計劃〉,《傳播研究與實踐》,1(2):
149-177。

18. 林福岳、陳楚治(2008)。〈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探源及詮釋〉,《臺
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》,1(1): 59-81。
19. 林麗雲(2004)。《台灣傳播研究史: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》。台

北:巨流。
20. 邱家宜(2006)。〈近十年來台灣傳播學研究趨勢分析(1996-

2005)〉,「2006中華傳播學會年會」研討會,台北市。
21. 施正鋒(2010)。〈由族群研究到原住民族研究〉,施正鋒(編),
《原住民族研究》,頁1-55。花蓮壽豐: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。
22. 施正鋒、吳珮瑛(2009)。〈台灣的學術殖民主義與原住民族的知識主

權〉,《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》,5: 1-23。
23. 施正鋒、謝若蘭(編)(2008)。《Affirmative Action與大學教師聘
任》。花蓮壽豐: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。
24. 紀駿傑(2005)。〈原住民研究與原漢關係-後殖民觀點之回顧〉,
《國家政策季刊》,4(3): 5-28。
25. 孫大川、蔡智賢(1998)。〈從言說到書寫──臺灣原住民的文字創作、

文獻整理及其傳播經驗:以「山海文化」為例〉,《臺大新聞論壇》,

5: 1-13。
26. 浦忠勇、闕河嘉(2008)。〈原住民研究倫理:從狩獵計畫談起〉,
《農業推廣學報》,24: 73-90。
27. 翁秀琪等(2005)。〈導論:台灣傳播學的想像〉,翁秀琪(編),
《台灣傳播學的想像(上)》,頁4-23。高雄:復文。
28. 迷走(1993)。〈台港電影中的原住民形象塑造──幾部影片的分析〉,
《山海文化雙月刊》,1: 24-28。
29. 高曉佩(2010)。《「部落傳播」概念之建構與實踐─以花蓮lohok福音
部落「村長麥克風」》。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30. 張苙雲、林萬億、曾嬿芬、傅仰止、鍾蔚文 (2007)。〈社會學門

「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」結案報告〉。上網日期:2010年11月

12日,取自http://ssrc.sinica.edu.tw/ssrc-home/res/Upload/105.pdf
31. 張培倫(2009)。〈關於原住民族知識的一些反思〉,《台灣原住民研
究論叢》,5: 25-54。
32. 張錦華(2008)。〈從原住民族傳播權的觀點──檢視大眾媒體如何再現

原住民族〉,「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學術研討會」,台北市。
33. 張鴻邦(2010)。《解/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廣電政策》。東華大學民族
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34. 郭良文(2010)。〈蘭嶼的另類媒體與發聲:以核廢料與國家公園反對

運動為例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17: 43-74。
35. 郭良文(2011)。〈從達悟族的文化脈絡看惡靈信仰的傳播〉,《傳播
研究與實踐》,1(2): 57-73。
36. 郭雅婷(2010)。《公民新聞與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實踐─以PeoPo公民

新聞平台為例》。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37. 郭曉真(2007)。《部落閱聽人觀視原住民電視台之研究──以花蓮縣重

光部落太魯閣族人為例》。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38. 陳世敏(2001)。〈半世紀臺灣傳播學的書籍出版〉,《新聞學研
究》,67: 1-24。
39. 陳百齡(2001)。〈從國科會傳播專題計畫提案看學門發展生態
:1966-2000年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67: 25-49。
40. 陳昌國(1976)。《蘭嶼民眾傳播行為與其現代化程度之研究》。政治

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。
41. 陳芳哲(2005)。《偏遠地區的數位落差─以阿里山達邦社區為例》。
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42. 陳昭如(1994)。〈試論台灣人類學的高山族研究〉,《山海文化雙月
刊》,6: 27-36。
43. 陳張培倫(2010)。〈原住民族教育改革與原住民族知識〉,《台灣原
住民研究論叢》,8: 1-27。
44. 陳清河(2004)。〈科技、政治與弱勢傳播──以臺灣原住民族之廣電媒
體近用為例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4: 109-138。
45. 陳楚治(2008)。《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理論與實踐─以台灣原住
民族電視台為例》。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46. 陳儒修(1993)。〈文化研究與原住民──從「蘭嶼之歌」到「蘭嶼觀
點」〉,《電影欣賞》,66: 40-47。
47. 陳儒修(1994)。〈文化研究的新轉向:臺港電影中的原住民〉,《輔
仁學誌》,23: 227-239。
48. 黃厚銘(2010)。〈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學本土化〉,《社會理論學

報》,13(1): 1-35。

49. 黃葳威(1998)。〈弱勢社群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回饋:以原住民為

例〉,《臺大新聞論壇》,5: 137-166。

50. 黃懿慧(2010)。〈華人傳播研究:研究取向、辯論、共識與研究前

提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 105: 1-44。

51. 楊孝濚(1975)。〈蘭嶼雅美民眾傳播行為與其對政治態度關聯性之分

析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16: 1-37。

52. 楊政霖(2005)。《「原住民新聞雜誌」服務品質之研究-以原住民閱

聽人觀點為例》。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53. 楊國樞(2008)。〈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關問題〉,楊中芳
編,《本土心理學研究取徑論叢》,頁124-186。台北:遠流。
54. 葉啟政(2001)。《社會學和本土化》。台北:巨流。
55. 劉幼琍(1997)。〈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臺所有權之研究〉,《廣播與

電視》,3(2): 1-28。

56. 劉幼琍(1998)。〈原住民對廣電媒體使用與滿足之調查分析〉,《臺

大新聞論壇》,5: 167-209。

57. 劉幼琍(1999)。〈特定族群對廣電媒體的需求及收視聽行為:以客家

人與原住民為例〉,《國立政治大學學報》,78: 337-386。
58. 劉益昌(2006)。〈台灣考古學與原住民研究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
人類學刊》,66: 70-93。

59. 潘美琪(2007)。《原住民族群認同與收看原住民族電視台行為之關連
性研究-以花蓮地區Truku(太魯閣族)為例》。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
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60. 蕭新煌(2005)。〈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:剖析一個新典範〉,
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7: 3-8。
61. 謝偉姝(1998)。〈公視原住民記者觀點之研究〉,《台大新聞論

壇》,5: 61-78。

62. 羅文輝(1995)。〈台灣傳播研究的回顧(1951-1995)〉,朱浤源

(編),《「分析社會學」的方法論文集》,頁D1-D40。台北:國立空

中大學、國立花蓮師範學院、國立屏東師範學院。
63. 蘇蘅(1996)。〈媒體開放:原住民位置在哪裡?〉,《傳播研究簡

訊》,8,4-6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